胎教适合听什么音乐,孕期听的胎教音乐
一旦两方面都具备,未来新能源行业可以进行招标上网,成本低的企业就具备竞争力,成本高技术差的企业,不需要政策进行限制,自然就会被市场淘汰。
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张红武指出,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以每年接近5% 的速度递增,照此下去,每15年用水总量就翻一番,到2025年,地球上将有1/3以上的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
张红武认为,尽管九五计划已明确提出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10年来我国仍延续了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为特征的增长方式。一些地区已出现了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土壤沙化、森林草原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等水生态失衡现象。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张红武日前在第二届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上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政府应降低GDP目标,严格限制耗水经济的发展,切勿盲目投资拉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张红武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政府应降低GDP目标,严格限制耗水经济的发展,切勿盲目投资拉动。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m3,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m3,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达3亿多亩,年均减产粮食300亿kg左右。
否则,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城市、工业年缺水60亿-100亿m3。在伊拉克,中国石油公司面临一个挑战:证明自己不亚于、甚至优于西方的石油同行。
我认为,中国这种开发油田的模式将会被复制到伊拉克,为伊拉克战后的重建做出贡献。目前,伊拉克还是在自主地决定其石油政策因为这样做反而会使美国在伊拉克的石油项目遭到攻击。当前,伊拉克人和多数议员都希望恢复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将南方石油公司、北方石油公司等脱离石油部,重组为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
伊拉克油田上的中国守望者《财经国家周刊》:伊拉克最新的石油战略是什么?本·兰多:针对伊拉克的石油战略,很多当权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财经国家周刊》:现在伊拉克对外签订的协议是技术服务合同,而非之前的产品分成合同。
之前在华盛顿为美国合众社效力多年,报道美国对外能源政策。那么在实际的伊拉克油田对外招标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本·兰多:我想,美国政府内有一些决策者一直在鼓励伊拉克在对外国公司的油田服务协议中开出的条件更加慷慨一些。而到2018年,日产原油将增加到600万桶。石油部长沙赫里斯塔尼此前曾透露说,根据伊拉克石油部的计划,到2013年,原油日产量将从目前的240万桶增加到450万桶。
另一方面,美国施加压力使伊拉克的石油政策有利于美方并不明智,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十年内会发生什么,谁都很难说。但现在看来,伊拉克似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石油战略。之后创办了专业网站伊拉克石油报告,整合伊拉克石油领域相关的政治、经济内容。
比如说,不可能仅仅因为中国不是占领者,就把油田交给中国企业开发。《财经国家周刊》:中、伊今后的能源合作会存在障碍吗?本·兰多:障碍主要存在于安全、政治、法律三个领域。
《财经国家周刊》:您谈的是政策层面美国对伊拉克施加的影响。并为数家西方石油巨头在伊拉克的业务提供专业咨询。
因为他们考虑的不是如何使石油业发展得最好,而是自己的政党和保持住自己的执政地位。法律方面,就是《石油法》了。在世界主要的产油国拥有一席之地是每个国家的愿望。本·兰多:未来五年内,我们将会看到伊拉克与很多国家建立战略性的、巨大的经济合作,中国也将成为其中主要的参与者。它依旧是国有,但决策的依据将是:如何产更多的油,将最大的利益留给伊拉克人,而非如何为某个政治家谋求连任。政治层面,主要是即将举行的新一届议会大选。
美国将继续支持一些党派留在决策层,以确保外国石油公司,包括美国的石油公司在伊拉克的利益。《财经国家周刊》:美国对伊拉克新《石油法》有何影响?阿里·阿拉维:伊拉克《石油法》对美国人至关重要,因为石油交易是入侵伊拉克的主要原因之一。
之后,俄罗斯削减了120亿美元,他们认为能够因此得到伊拉克油田的开采权,但却没有得到。40年来,伊拉克首次向国际石油巨头敞开油田开发的大门。
亚洲的石油公司总体上是国有,他们的主要目的在战略层面,确保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是主要目标。我认为,中国这种开发油田的模式将会被复制到伊拉克,为伊拉克战后的重建做出贡献。
在伊拉克政府的各个部门,众多来自美国的专家和顾问在尽力使伊拉克的石油业发生转变。未来中伊能源合作将会出现与西方不同的特点:中国在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一些油田合同中,包括了帮助当地修建公路、医院等基础设施工程。我们看到中国在非洲最需要的地方做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中东,尤其是伊拉克石油领域从事研究十多年。
中国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和丰富的资源,同时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使其对能源的需求剧增,中国必将参与到伊拉克能源市场中来。目前与中石油签订艾哈代布油田协议的是北方石油公司,与中石油和英国石油签署鲁迈拉油田协议的是南方石油公司,他们都是伊拉克石油部的附属,而非独立的公司。
同时极力要求伊拉克对外开放石油工业。到目前为止,伊拉克对外油田协议还是政治家在负责沟通,或者说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让伊拉克人以自己的方式处理石油问题,符合美国的利益。目前,伊拉克还是在自主地决定其石油政策。
伊拉克政府当前的目标是提高原油产量,增加原油的出口,满足国内对燃油、天然气以及电力的需求,并将剩下的部分用于出口。而西方石油公司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因为伊拉克公众认为,产品分成合同会损害全体伊拉克人民的利益,使外国石油公司获利,这会被认为是石油业的私有化。在今后中伊双方能源领域的合作中,作为合作的条件之一,伊方还将可能要求中国企业帮助伊拉克基础设施建设,如医院、公路、桥梁、炼油厂等。
这是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之处。萨达姆时期,伊拉克欠下很多国家的债务。
如果两年后《石油法》获得通过,那么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将替代伊拉克石油部对外签署油田开发合同。作为列世界储量第三的石油大国,伊拉克石油战略的变化将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何种影响?美国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能够在这个石油大国的市场竞争上有何作为?伊拉克石油报告网站创始人本·兰多、伊拉克石油论坛网站创始人鲁巴·胡萨丽和巴格达大学经济系教授阿里·阿拉维,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专访,谈伊拉克的石油战略转型,谈了各方在当地石油舞台上的竞合态势。
这是我们看到的美国一直试图影响伊拉克石油政策的做法。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希望石油公司和政府机构分开,而成立国家石油公司。